晶振为什么要加电容 芯片为什么一定要晶振

为什么51单片机的晶振一般用11.0592晶振方便串行通信?51单片机的晶振为什么需要除以12?51单片机选用12M晶振。如果是单指令周期语句,正好是1us,其他语句就像是1us的整数倍,计算指令时间就很方便了,为什么51单片机的晶振一般用11.0592刚才是我的问题,为了波特率的计算,为什么常见的51单片机用12m晶振,是因为我们常说51单片机除以12,如果选择12m晶振,如果是单指令周期语句,正好是1us,其他语句都像是1us的整数倍,方便计算指令时间。

51为什么要加晶振

1、单片机必须外接晶振吗?

大家说的基本都对,我继续补充。提问者应该是初学者。我猜提问者所说的“晶振”并不是我们理解的严格意义上的晶振。提问者指的是可以用于单片机的振荡器,但他只知道用晶振,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晶体振荡器内部是按要求切的晶体,这在单片机里基本上是做不到的。单片机内部振荡源是RC振荡器,比不上晶振,但也符合一般要求。传统的51,也就是初学者常用的ATMEL 51,没有内置RC振荡器,其他一些品牌的高端51(或者改进的51)有腰带。

51为什么要加晶振

2、AT89C51单片机中外围电路中晶振的作用

1,这是51系列单片机的晶振和复位电路。2.c1、c2、x1构成晶振电路,x1是晶振,两个电容是负载电容,用来方便的启动振荡器,减少频率的温度漂移。3.r1和c3组成复位电路,与晶振无关。晶体振荡器为单片机提供工作信号脉冲。这个脉冲就是单片机的工作速度。比如12M晶振。单片机的工作速度为每秒12M。和电脑的CPU概念是一样的。当然,单片机的工作频率是有范围的。它不能太大。一般不会上到24M,否则不稳。

51为什么要加晶振

3、晶振的作用

晶振的作用是为系统提供基本的时钟信号。通常一个系统共用一个晶振,方便各部分保持同步。在一些通信系统中,基频和射频使用不同的晶体振荡器,但它们通过电子频率调整来同步。晶振,整个过程称为晶振,在单片机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结合单片机内部电路产生单片机必需的时钟频率,单片机的所有指令都在此基础上执行。晶体振荡器提供的时钟频率越高,单片机的运行速度越快。

51为什么要加晶振

如果给晶片施加适当的交流电压,晶片就会发生共振(共振频率与应时斜坡的倾角有关,频率是一定的)。晶体振荡器采用的是可以将电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晶体,工作在谐振状态时可以提供稳定准确的单频振荡。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普通晶振频率的绝对精度可以达到百万分之五十。利用这一特性,晶体振荡器可以提供稳定的脉冲,广泛应用于单片机的时钟电路中。大部分晶片由应时半导体材料制成,外壳用金属封装。

51为什么要加晶振

4、KeilC51中工程配置中写上实际的晶振数值有什么作用??

对实际程序的性能没有影响。在调试软件的时候,记下实际值,软件的运行时间就会很准确。对于一些时间要求比较严格的项目,可以在调试的时候心中有数。用于软件模拟时,模拟时间尽可能接近实际值。没关系。设定时间和实际一样,只是调试时运行时间准确。在keilc的工程配置中写入上个世纪的晶振值的作用是在仿真时获取具体的运行时间,判断程序的一些时序和延迟时间,供你参考。

51为什么要加晶振

5、51单片机内部是不是有振荡电路??那么为何还要外接晶振

有些振荡器电路需要外接,内部振荡器电路不如外部晶振稳定。标准51内核内部没有RC振荡电路,RC振荡电路受电源电压和环境温度影响较大。现有芯片内部的RC只控制在一个范围内,比如4~8MHZ,误差很大。这个可能正好是8MHZ,另外一个可能是4.3MHZ,在他的误差之内,但是你连你的芯片运行在什么频率都不知道,哪怕是最常用的延迟程序。你每换一个芯片都要调整延时程序岂不是很麻烦?另外,在串口通讯程序中,51的晶振频率标准是11.0592MHZ,内部很难做成,通讯肯定不正常,没人愿意冒这个险。当然,你也可以用在一些不需要高频误差的地方,比如做一个行车灯,亮多少就关多少,或者没有严格计时要求的地方。

51为什么要加晶振

6、为啥51单片机的晶振一般使用11.0592

那是我刚才的问题,关于波特率的计算。这由内部定时器决定。为了计算更准确,减少偏差,以下摘自他人,不用我再打了:11.0592晶振的原因是51单片机的定时器引起的。用51单片机的定时器作为波特率发生器时,如果用11.0592Mhz的晶振,根据公式需要定时器设置的值都是整数;如果使用12Mhz晶体振荡器,波特率会有偏差。比如9600,用定时器取0XFD,实际波特率是10000,一般波特率偏差在4%左右。所以也可以用STC90C516晶振12M波特率9600,乘法时误差率6.99%,不乘法时误差率8.51%,数据肯定会错。

51为什么要加晶振

7、单片机工作为什么加晶振

单片机是一个脉冲电路,和那些简单的触发器、计数器电路没有本质区别,也是由各种基本门电路组成,但是单片机的逻辑要复杂得多。作为脉冲电路,肯定需要统一的脉冲来同步各部分的时序,所以单片机必须有统一的时钟。当然,这个时钟不一定要由晶体振荡器产生。事实上,许多单片机并不需要晶体振荡器,而是依靠内部的RC振荡器来提供时钟。

51为什么要加晶振

8、为什么51单片机的晶振一般使用11.0592晶振

方便的串行通信。设置波特率后,定时器不会出现错误。标准的51单片机晶振一般是1.2M12M,因为一个机周期是12个时钟周期,当它是12M的时候,一个机周期是1US,这样比较容易计算,速度也相对最高(当然现在也有更高频率的单片机)。11.0592M是因为12M频率的串行通信不容易达到标准的波特率,比如9600,4800,而计算可以得到11.0592M,所以在带通信接口的单片机中,一般选择11.0592M。

51为什么要加晶振

9、为什么51单片机的晶振要实行12分频

51单片机采用12M晶体振荡器。如果是单指令周期语句,正好是1us,其他语句都像是1us的整数倍,方便计算指令时间。对于AT公司的AT89系列51单片机,技术上有缺点,分频后频率降低,程序执行更稳定,不容易跑偏。AT的新款单片机和一些公司的新款单片机都不一定要用12M晶振,11.05925M或者18M,也就是一般来说35M以内的无源晶振(两脚)就可以了。

为什么常见的51单片机用12m晶振,是因为我们常说51单片机除以12。如果选择12m晶振,如果是单指令周期语句,正好是1us,其他语句都像是1us的整数倍,方便计算指令时间,对于使用51单片机的串行通信,一般选择11.0592m的晶振,因为对于9600和4800的波特率,11.0592m的晶振在计算时可以得到一个整数。

要晶振 加晶振